古建筑和非遗,不仅见证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,也承载着人们浓厚的乡愁记忆。人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座座建筑物、一项项技艺,更是在守护着故乡的根,守望着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。
为更好地保护文化根脉,留住美丽乡愁,城郊街联合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特推出“读懂广州·人文城郊”栏目,让在时光深处静默的古建筑和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今天,和小e一起走进城郊街麻村,了解其村名故事,再探访村里多处古民居群和极具代表性的三座祠堂。
麻村
麻村建村历史悠久,有多个“曾用名”
麻村位于城郊街东北部,由麻一村、麻二村、麻三村3个行政村组成,距城郊街道办事处约7公里,南邻塘下村,北邻乌石村,西邻光联村,流溪河自东北向南绕村左侧而过。2014年,麻村被评为广州市传统村落。
据《全粤村情》记载,麻村始建于宋朝,最初叫“马村”,因村子的左边有两座小山如两条骏马相向跑来,取“双马归栏”之意,后因“马”和“蔴”同音,改为蔴村,再后来“蔴”字简化为“麻”字而取名“麻村”。
麻村牌坊
麻村牌坊位于麻三村,牌坊两旁镌刻一副对联“宗开从化万家事业谱华章,系出陇西九里乡风尊祖训”,上联中的“九里乡”是麻村古时另一别名,“九里”分别指麻一村的新池里,麻二村的华翰里、楼镇里、余庆里,麻三村的莲塘里、常兴里、竹园里、新田里、盘陆里。
麻村有“六大必”和“五大仁”
据悉,麻村的建村始祖名为李兑,其曾祖父是李安政。北宋年间,李安政任广州路刺史,在广州安居置业,被称为“入粤李姓始祖”。据《麻村李氏族谱》记载,南宋绍兴年间(1131-1162年),李安政被从广州安置到吕田米仔围,后在吕田终老,其长子明公早年登第入翰林,居广州省城,后生英公、萼公。萼公生兑公、益公。
据《麻村李氏族谱》记载,兑公廉洁自好,不乐仕进,见世播异而迁流,遂不回广州,构屋麻村而居。而后兑公生必成、必取、必泰,其弟益公生必先、必大、必遂,后人称为“麻村六大必”。必泰生天举,天举生若济、若金,若金生仁发、仁遂、仁广、仁卿、仁寿,后人又称之为“麻村五大仁”。据村民讲述,现在的麻村村民多为必成、必取、必泰、必遂后裔,广州杨箕村的李氏则是必大后人。
古民居群棋盘式布局,寅中祖楼高大威武
麻村九里多为棋盘式村庄布局,代表性民居有新池里、新田里、常兴里等古民居群,单体建筑为三间两廊民居。古民居群街巷平直、排列整齐,村落第一排民居大多是无窗的青砖墙,前方有池塘,后有古石墙、炮楼、树林等,两侧的回水屋、门楼紧密相连。两侧门楼的门楣下方和地面上各有一块石板,上面凿有数个洞。到了晚上,村民关闭每条巷子的巷门,在两边门楼插上木桩,与池塘前方的青砖围墙联成一体,就如同一列城墙,可以阻挡外人进入,防止土匪、小偷进村。
麻一村新池里
麻三村新田里、竹园里、常兴里(从左至右)。
新池里门楼
在麻三村新田里古民居群的后方,坐落着一座高大威武的炮楼——寅中祖楼。该楼始建于1917年,2014年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,坐北朝南,硬山顶,碌灰筒瓦,青砖砌筑,面阔11米,进深7米,高三层,整体保存完好,为岭南传统风格建筑。寅中祖楼的大门框架由厚实的麻石砌筑,进门后有木梯上楼,每层楼的四周都设有细长狭窄的长方形射击孔。据了解,此楼是村民为了防御土匪袭击而修建的避难场所。
寅中祖楼
寅中祖楼大门
三间代表性宗祠,各具特色
宗祠于家族而言是根基和归宿,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。麻村现存宗祠数量众多,其中要数必泰李公祠、必遂李公祠和仁卿李公祠最具代表性。
必泰李公祠位于麻三村莲塘里,始建于明朝中后期,于清朝咸丰十一年和2022年7月重修,现为从化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。该祠堂坐西朝东,面阔21.1米,进深41米,建筑面积869.2平方米,原为五间三进,抗战期间第三进因遭受炮火攻击而毁损,现仅存头门与中堂两进。祠堂为砖石木结构,第一进为硬山顶,龙船脊,镬耳封火墙,正面梁底、驼峰、封檐板雕刻细腻,内容以瑞兽、花木鸟虫、山水、戏剧人物为主。第一、二进皆为抬梁式,三木柱承重,梭形木柱高大,柱础分两重,下重是矮阔的红砂岩石质,上重再垒花岗岩石质鼓形础。据麻三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兴介绍,抗战期间,祠堂曾用作从化中学的临时校舍,20世纪50年代用作开办麻村小学,80年代用以开办麻村幼儿园,现两侧连廊用作麻村小学的图书室、美术室等功能室。
必泰李公祠
祠堂门额上悬挂有“必泰李公祠”牌匾。
祠堂头门与中堂正脊上均有精美灰塑。
桁架和横梁上有驼峰斗拱、鳌鱼、瑞兽、花草、宝塔等精美木雕。
檐下灰塑三叠莲花托,墀头有精美灰塑。
祠堂中堂两侧连廊现用作麻村小学的图书室、美术室等功能室。
必遂李公祠位于麻二村,始建于清朝,于2008年重修,2014年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。该祠堂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,为三进三间两廊一牌坊格局,砖石木结构,主体由青砖砌筑,硬山顶,碌灰筒瓦,灰塑龙船脊,石柱木抬梁,镂花木雕。门额上悬挂有“必遂李公祠”牌匾,门后有一扇写有“福”字的木屏风。屏风后的天井中立有一座四柱三拱门的青砖牌坊,与两旁的连廊相接,楼顶为绿色琉璃瓦,中间的拱门上方镶贴有“八仙神游”彩绘瓷片画,两边檐下灰塑三叠莲花托,下刻蔓草奇兽灰塑图案。据悉,必遂李公祠的第二进在20世纪50年代时倒塌毁坏,后由村民共同筹资重修复建。
必遂李公祠
祠堂为三进三间两廊一牌坊格局。
祠堂门额上悬挂有“必遂李公祠”牌匾,门后有一扇写有“福”字的木屏风。
檐下有鳌鱼。
桁架上有驼峰斗拱和貔貅、麒麟等精美木雕。
四柱三拱门的青砖牌坊。
牌坊中间的拱门上方镶贴有“八仙神游”彩绘瓷片画。
两边檐下灰塑三叠莲花托,下刻蔓草奇兽灰塑图案。
祠堂中堂及两边连廊。
仁卿李公祠位于麻一村新池里,始建于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于1996年重修,2014年被确定为广州市历史建筑。该祠堂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,为两进三间两廊布局,主体由青砖砌筑,硬山顶,龙船脊,碌灰筒瓦,石柱木抬梁。大门上方有一石匾,上书“仁卿李公祠”,落款为“(安政公)二十四传孙仲良敬书”。封檐板镂花木雕,桁架上有鳌鱼、驼峰,檐口和山墙上有彩色壁画,檐下墀头有花草、鸟兽、果物等精美灰塑。大门后方有一屏风。建筑整体基本保存完好。
仁卿李公祠
祠堂为两进三间两廊布局。
仁卿李公祠头门,门后有一扇木屏风。
封檐板上有精美木雕。
桁架上有鳌鱼、驼峰。
檐口和山墙上有多幅彩色壁画和书法。
檐下墀头有精美灰塑。